13011111238
行业现状与挑战
自然灾害多发频发期,各类突发事件呈现复杂性、衍生性、连锁性等特点。为贯彻落实"大安全、大应急"体系建设要求,应急管理部正全力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。然而,传统应急救援手段在面对道路中断、通信瘫痪、环境恶劣等灾害现场时,往往面临"进不去、展不开、联不通"的困境,严重制约了救援效率。在这一背景下,无人机技术凭借其独特的机动性能和技术优势,正在重塑现代应急救援模式,成为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重要技术支撑。

自然灾害多发频发期,各类突发事件呈现复杂性、衍生性、连锁性等特点。为贯彻落实"大安全、大应急"体系建设要求,应急管理部正全力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。然而,传统应急救援手段在面对道路中断、通信瘫痪、环境恶劣等灾害现场时,往往面临"进不去、展不开、联不通"的困境,严重制约了救援效率。在这一背景下,无人机技术凭借其独特的机动性能和技术优势,正在重塑现代应急救援模式,成为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重要技术支撑。
无人机具备垂直起降能力,不受道路中断、地形复杂等条件限制,可直接飞抵灾害核心区域执行任务,为救援决策提供第一手现场资料。
依托高度机动性,无人机可在接到指令后迅速抵达灾害现场,并根据灾情变化快速切换作业区域,实现多点位、突发性覆盖需求。
现代救援无人机可同时搭载通信中继、光电探测、物资投送等多种任务载荷,满足灾情侦察、通信保障、物资投送等多样化救援需求。
智能无人机巡检系统整机起飞、任务、降落均一 键控制,当接到任务规划好航线后,可快速展 开,迅速升空自主执行相关任务。应急通信快速恢复 通过搭载机载基站和卫星通信设备,无人机可快速构建"空天地"一体化应急通信网络: - 恢复公网通信:利用机载4G/5G基站,通过卫星链路实现灾区通信临时恢复 - 搭建指挥专网:为救援队伍提供专用通信信道,确保指挥调度畅通无阻
无人机搭载高清光电吊舱、热成像仪等设备,可对灾害现场进行全方位侦察: - 快速获取灾情全景影像,精准评估灾害影响范围 - 实时监测次生灾害风险,为救援部署提供决策依据 - 开展人员搜救定位,提高生命探测效率
在道路中断、环境危险的灾害现场,无人机可执行精准物资投送: - 运送急救药品、食品等急需物资 - 投递通信设备、照明装置等救援装备 - 执行危险区域样本采集等特殊任务
**澳大利亚山火(2019-2020年)** - 澳洲消防部门使用Orbiter 4无人机进行火情监测,单机连续巡航时间达12小时 - 谷歌母公司Alphabet的Project Wing无人机完成1200余次医疗物资投送
**土耳其-叙利亚地震(2023年)** - 中国救援队使用系留式无人机系统,在灾区建立72小时不间断通信中继 - 美国FLIR公司Kite系列无人机通过热成像技术,在废墟中发现并定位37名幸存者
**四川泸定地震救援(2022年)** - 应急管理部调派18架中大型无人机,构建"空中基站+卫星链路"应急通信网络 - 无人机完成震区0.2米分辨率正射影像采集,为救援力量部署提供决策支持
**河南郑州"7·20"特大暴雨灾害(2021年)** - 翼龙-2H应急救灾型无人机连续飞行16小时,为灾区提供超过50平方公里的移动公网通信覆盖,累计接通用户2572个